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
印发滨海新区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规划
(2021—2025年)的通知
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委局、各街镇、各单位:
现将《滨海新区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规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
2021年7月27日
(此件主动公开)
滨海新区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规划
(2021—2025年)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加强健康促进工作,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是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重要途径,是保障和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创新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模式,丰富教育内容,不断提升全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健康天津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津政发〔2019〕33号),结合滨海新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十三五”期间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成效
“十三五”期间,滨海新区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积极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以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健康中国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国家卫生城市和卫生镇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区建设等为抓手,深入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健康文化倡导、健康细胞建设、健康技能培训、控烟履约等工作,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体系逐步完善,有利于新区居民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持续改善,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2017年的21.95%稳步攀升至2020年的32%,优于全市平均水平。
1.健康传播形式多样,教育内容丰富多彩。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指导意见》和《“十三五”全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规划》,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新模式,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构建起完善的健康教育工作网络。通过开展健康巡讲、举办义诊咨询、设立健康宣传栏、发放健康宣传品和资料等形式,积极为社区(村)居民提供健康服务;加强媒体融合,对接大众媒介资源,通过设立健康栏目、举办专家讲座,大力倡导健康理念,传播健康知识和技能,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导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挥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两微一端”在健康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搭建健康传播平台,实现健康教育全民化。
2.健康环境持续优化,健康文化逐渐形成。2018年以来,深入开展全国健康促进区创建活动,积极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建立起以专业技术机构为核心、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骨干、部门单位为辅助的健康教育网络,成立健康专家委员会开展健康政策审查,多部门参与跨部门行动加强健康干预,命名健康社区(村)217个、健康家庭411户、健康促进医院44个、健康促进学校97个、健康促进机关48个、健康促进企业29个,打造了以健康步道、健康主题公园为主体的健康环境。2020年通过国家级技术评估,获批第四批“国家级健康促进区”。
3.控烟履约有效落实,无烟环境持续改善。全面贯彻落实《天津市控制吸烟条例》,围绕知识传播、行为干预、无烟环境建设、控烟执法,开展了大量控烟工作。探索建立场所自律、执法监管、社会监督、专业监测相结合的依法控烟工作机制,形成协调会议和控烟考核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建立了完善的控烟工作网络;通过组织开展世界无烟日活动、举办戒烟大赛、推出控烟形象大使、发放控烟宣传品,加强社会引导,大力传播健康生活方式;制定《滨海新区禁止吸烟标识制作标准与张贴规范》《医疗卫生机构控烟工作标准》和《控烟工作现场标准》,加强控烟工作规范化建设;执法部门和街镇设立控烟投诉举报电话,加强社会监督,强化控烟执法,加大违法行为执法力度;以无烟党政机关、无烟学校、无烟医疗单位为重点,大力推动无烟环境建设。全国健康促进区创建工作基线调查显示,我区成人吸烟率17.96%,低于全市25.9%的成人吸烟率水平。
(二)新时代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所面临的形势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为目标的健康天津行动将全面开启,健康“滨城”也将全面推进,全区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将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当前,作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全区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面临诸多新特点:一是城乡发展不均衡,尚未实现城乡健康促进与教育均等化。城乡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农村群众受传统生活方式影响较深,卫生健康习惯尚未完全形成,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较少,健康知识的构成较为单一。二是作为公共卫生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自身发展的需求导致公众更加关注身心健康、社会适应和生活质量,个性化发展促使公众对健康的需要更为广泛、丰富。三是公众对健康知识的渴望、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更加凸显。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以及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使公众持续面临多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许多传统传染病(如结核病等)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而MERS、COVID-19等新发传染病又不断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疾病负担加重,精神疾病患病率和意外伤害增加,烟草危害依然严重等,使公众迫切需要获取权威、科学的健康教育信息。这些,都要求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在策略、内容、方法上进行更深层次更加完善的规划。
二、主要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25年,适应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健康“滨城”建设需要的政府主导、各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健康促进与教育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健康知识和技能信息的受众范围有效扩大,健康教育项目和活动品牌得以打造,公众参与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推广,“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得到有效实施,影响健康的社会、环境等因素进一步改善,健康细胞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居于全市前列,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不断增进。
(二)具体目标
到2025年,我区健康促进与教育主要发展指标:
1.全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35%。
2.15岁以上人群烟草使用流行率低于24.5%。
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46%。
4.健康天津行动取得一定成效,健康环境持续改善,城市绿化覆盖率≥3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5㎡;积极培育健康细胞,健康社区(村)≥50%、健康家庭500户、健康学校≥50%、健康企业≥5%。
测算依据:《健康天津行动实施方案》中对健康素养提高和健康场所创建的相关要求。
三、工作内容
(一)倡导树立科学健康观
引导全区居民正确认识健康的重要性,树立个人健康责任意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同时,充分展现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卫生健康工作者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执甲逆行的无私大爱,树立卫生健康行业的良好形象,营造尊医重卫的社会氛围,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二)提高基本医疗素养
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将基本医疗素养促进工作纳入医疗卫生机构综合考核和健康促进医院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切实提高全区群众获取并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医患沟通,开展患者健康教育,普及合理用药和科学就医知识,提高居民防病就医能力。
(三)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素养促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健康中国行等专项行动,按照《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针对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贫困人口等重点人群,开展符合其特点的健康素养专项传播活动。设计制作宣传海报、宣传品、科普音像作品等健康教育作品,大力普及健康知识与技能,引导人民群众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不断提升全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四)提高慢性病防治水平
强化多部门参与人群健康管理,构建区域多层次慢性病防控体系,坚持“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积极探索基于居民健康档案大数据的健康风险评估,并在预防和救治、诊治服务体系建设基础上,以开展慢性病规范化诊疗和管理为重点,完善涵盖疾病筛查、风险评估、危险因素干预、规范化治疗与管理以及健康教育等内容的慢性病全程一体化健康管理模式。
(五)强化传染病防控能力
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依法加强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巩固多部门间的沟通合作机制,宣传传染病防治法律和政策,做好艾滋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新冠肺炎等重大传染病和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城乡居民传染病防治综合素养。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投入结构,加快全科医生培养、分级诊疗等制度建设,提升基层防控能力,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无缝衔接,健全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工作机制,提升传染病防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六)提高妇幼健康素养
区妇幼保健机构以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将妇幼健康教育纳入日常工作,利用临床诊疗、妇幼保健、社区活动、家庭随访等时机,通过专题讲座、户外宣传、发放健康传播材料、个体化健康教育等形式,普及妇幼保健、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知识,不断提高妇幼健康素养水平。
(七)完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
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将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作为健康素养促进工作的重要内容,继续推进中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设立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宣传栏,培育中医文化传播宣传队,组织中医文化科普讲座或健康大讲堂;同时,利用广播、电视、网络、书刊及新媒体等平台,传播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与技能,弘扬中医传统文化。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中医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要利用提供诊疗服务时机,普及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知识和技能。
(八)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各部门各单位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健康教育工作,认真梳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健康教育的短板和不足,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下,破瓶颈、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健康教育机制,普及防范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正确报告和自救互救能力。
四、主要活动
(一)健康素养推广行动
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将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作为政府目标管理指标,实行绩效考核。强化各部门责任,围绕居民健康素养及其影响因素,从社会宣传、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健身、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开展综合干预,有效应对和解决威胁新区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与大众媒体建立长期协作机制,通过设立健康专栏和开办专题节目等方式,充分利用好电视、网络、广播、报刊、手机等媒体的传播作用。建立一支权威的区级健康科普专家队伍,组织开展健康巡讲等活动,重点围绕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烟限酒、心理平衡、疫情防控、减少不安全性行为和毒品危害等主题,组织开展系列健康活动,全面提升城乡居民在科学健康观、传染病和慢性病防治、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健康信息获取等方面的素养。
(二)健康细胞建设行动
各有关部门积极推进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建设,突出健康细胞建设的专业化、信息化,增强针对性,广泛开展以家庭、社区、村镇、单位、医院、学校、城区等为目标的健康示范工程建设,组织健康食堂、健康餐厅创建活动,定期总结、推广健康细胞建设经验,深化健康素养促进工作。大力培养专业健康指导员,加强基层健康促进与教育服务力量,筑牢健康教育网底,建立健全以区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为龙头,以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以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村)为延伸的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进一步理顺管理机制,形成统一归口、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三)无烟环境建设行动
严格落实《天津市控制吸烟条例》,采取有效的控烟措施,全面推进公共场所控烟工作,强化公共场所控烟主体责任,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力争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努力建设无烟环境。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的有关规定,组织开展无烟党政机关、无烟单位、无烟学校、无烟医院、无烟餐馆、无烟家庭创建活动。加强控烟宣传教育,创新烟草控制大众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举办与控烟相关的社会活动,进一步提高公众对烟草危害的正确认识,形成不吸烟、不敬烟、不送烟的良好社会风尚。强化戒烟咨询热线和戒烟门诊服务,推进戒烟门诊达标建设,提高戒烟干预能力。加强烟草流行监测,为烟草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四)健康影响评估行动
各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配合各部门系统评估各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对健康的影响,为制定公共健康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组织开展健康素养监测,加强不同人群和重点问题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提高监测结果应用能力。开展健康危险因素监测与评价,重点围绕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服务、健康人群、健康文化等领域,推动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保障饮用水安全、农村改水改厕、改善环境质量、构建公共安全保障体系等工作。
(五)健康政策融入行动
坚持“健康优先”的发展理念,落实健康促进与教育部门职责,逐步构建完备的“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工作网络,重点研究解决损害公众健康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饮用水安全、传染病防治等问题。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社会保障、农业、水利、住建、食药监等部门积极开展跨部门健康促进行动,对影响城乡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和重点疾病进行科学干预,特别是对可能影响健康的土壤、空气、水质、粮食、食品药品等进行定期监测,实施医疗卫生、体育健身、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心理干预等综合治理,降低各类因素危害健康的风险,促进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提升。
五、责任分工
区委宣传部:广泛传播健康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益广告宣传策划,指导区融媒体中心利用滨城时报、滨海广播电视台、津滨网、津滨海客户端、滨海发布政务微博和微信等媒体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健康宣传,扩大群众参与健康天津行动的广度和深度。积极引导群众摈弃陈规陋习,逐步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注健康、人人崇尚健康、人人维护健康的良好氛围。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创建为基础,进一步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区发展改革委:将健康促进与教育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健康促进与教育事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医药产业发展,打造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国内一流的现代生物产业基地和关键技术研发转化基地。加强城市健康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承接首都卫生健康资源。
区教体局:将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校教学内容,大力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卫生健康生活方式。定期组织开展学生健康体检,分析影响学生健康的主要因素,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积极介入干预。设立心理咨询室,聘请符合资质要求的心理教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缓解学生生活、学习上的压力。100%的中小学校达到健康促进学校标准。制定并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确保中小学生校内体育活动时间每天不少于1小时,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到2025年,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置达标率达到100%。整合体育赛事活动资源,大力倡导全民健身,引导居民养成科学锻炼的良好习惯,打造“一地一品”全民健身品牌,全面提高居民身体素质。到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46%。推动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全面推进社区体育设施“15分钟健身圈”建设,着力构建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群众健身网络,实现社区、行政村基本公共体育设施全覆盖。
区科技局、区科协:以“健康素养66条”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科普活动宣讲活动,传播健康科普知识,引导人民群众关注健康,促进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逐渐提高。积极推荐从事健康促进与教育、健康素养研究的科技企业、高校院所等申报国家、市级科技项目、科学技术奖励和研发补助。紧紧围绕“生物制造谷”和“细胞谷”建设,持续提升科技企业和高校院所的科技创新能力,研发和推广一批生物医药产业领域核心技术和应用产品。
区财政局:加大对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的投入力度,将健康促进与教育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为健康“滨城”、健康城区、健康村镇、健康单位、健康社区和健康家庭建设提供经费保证。完善相关的财税政策,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健康领域。完善政府购买服务、专项资金支持及以奖代补等投入机制,大力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积极开拓健康促进公益事业投融资渠道。加强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区人社局:采取多种形式切实提高社会保险服务能力。积极推动健康人才队伍建设,为细化落实新区聚集人才创新发展若干措施、高层次人才引进,以及基层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职务晋升等提供政策保障。
区生态环境局、区城市管理委及区农业农村委:加强环境监测,开展环境危害对人群健康因素影响的调查与防治。深入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以解决影响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化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持续加大治理力度,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到2025年,城市绿化覆盖率≥3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5㎡,城乡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更加整洁、更加宜居、更加安全。
区卫生健康委:倡导健康优先、健康教育先行理念,引导社会资源向健康促进与教育倾斜,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的实施。制定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规划,以项目形式推动重点任务的实施。充分发挥专业指导作用,加强健康教育指导,大力推广适宜技术和方法。协调财政部门,加大对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的投入,大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切实推动控制吸烟工作,促进全民健康素养水平不断提高。到2025年,全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35%,15岁以上人群烟草使用流行率低于24.5%。加强督导推动,强化评估考核,推动健康促进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职责的落实。推动健康细胞建设,力争到2025年,有≥50%的社区(村)建成健康社区(村),有健康家庭500户,有≥50%的学校建成健康促进学校,有≥5%的企业建成健康企业,100%的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健康促进医院标准。
区应急局: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完善落实重在“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责任链条,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持续加强基础建设,推进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健全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党政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深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等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违法行为。
区市场监管局:进一步强化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监管,构建完善的“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监管体系,确保群众吃的放心、用的安心。扎实推进餐饮服务单位“明厨亮灶”建设工作。依托天津市食品药品安全全程监管信息平台和食品安全巡更系统强化全程监管,积极推进放心食品系列工程。完善风险分级管理和问题食品召回制度。实施药品质量监管,加强对药品零售、使用环节的监管,做好药品零售企业信用评价和分类监管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对经营、使用环节的医疗器械企业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加强医疗器械经营环节监管。
区医保局:积极推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医疗保障政策,促进各类医疗保障互补衔接。深入落实医疗救助政策,增强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功能。强化医疗保障基金监管,开展联合惩戒,严厉打击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行为。
各开发区和各街镇:加强社区(村)健身场地和设施建设,对有健康问题和困难的家庭开展适当的社会救助和社区帮扶活动,建设健康、安全、愉快的自然环境以及和谐互助的社会人文环境。将健康社区、健康村建设纳入社区发展规划,制定促进居民健康的规章制度和相关措施。紧紧围绕社区(村)居民的健康需求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利用社区(村)宣传栏、宣传长廊、健康一条街、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等载体,通过组建志愿者队伍或组织辖区群众性文体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营造健康社会氛围,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到2025年,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6%以上,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24.5%,成人肥胖增长率持续减缓,健康社区、健康村和健康家庭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其他健促会成员单位:落实健康促进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责,积极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在本部门本系统本行业加强健康促进,强化健康教育,大力普及健康知识和技能,倡导树立健康理念,形成健康文化,引导干部职工逐渐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保障人民健康,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责。要不断加强高层倡导,充分发挥好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起覆盖各部门的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决策机制,统筹推进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多部门协作工作机制,明确任务职责,加强规范管理,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协同推动健康促进与教育事业发展。
(二)更新理念,增进共识。健康促进与教育是一项社会性系统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对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的认识,不断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刻认识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是深入推进健康天津行动的有力保障,是全面提高滨海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重要手段,是满足新区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将其作为“滨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重要内容常抓不懈。
(三)落实经费,保障投入。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是社会公益事业,具有普惠性。各相关部门要将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必要的健康促进与教育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保障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和健康促进工作网络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和业务经费。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规划在部门预算中安排相应经费,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实施。
(四)增强能力,构建网络。建立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为龙头,以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以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村)为依托的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加强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充实专业力量,改善工作条件。培养一批城乡健康教育指导员,加强基层健康促进与教育力量。加强健康教育专业技术人员层级培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服务能力。
(五)督导监测,考核评价。建立常态化督导考核和监测评价机制,制定督导评估标准,对健康促进和教育工作进度和效果进行跟踪考核。定期开展学校、医院、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村)健康教育监测评估。结合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适时对目标任务进行必要的调整,契合新区居民的健康需求。深入挖掘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好做法和典型经验,及时总结,积极推广。
主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1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