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政府门户网站 政务邮箱
当前位置: 首页>首页>新闻发布会

“实施开放兴区战略 持续推动外资外贸提质增效”新闻发布会
发布日期: 2022-11-16 09:15      来源: 天津经开区—泰达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11月11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实施开放兴区战略 持续推动外资外贸提质增效”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流程及内容如下:

    主持人:天津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 李娟

    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到滨海新区区委常委、副区长赵前苗先生,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周勍先生,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寇晓霜女士,东疆综保区管委会副主任胡亮先生,滨海新区商促局局长鲍健先生,为大家介绍滨海新区“实施开放兴区战略 持续推动外资外贸提质增效”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所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赵前苗先生作主题发布。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在党的二十大圆满胜利闭幕之际,向大家介绍滨海新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关情况。首先,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各界人士和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进行汇报。

    1、坚持大胆闯大胆试,探索开放“新制度”。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落实“四最”工作要求,探索“五个自由、一个安全有序流动”为牵引,提升制度创新的系统性集成性。一是放宽“准入线”。近年来,一汽丰田、津村制药、诺和诺德、雀巢、GE等一批重大外资项目纷纷投资增资,今年前三季度新区实际利用外资46亿美元、增长38%。下一步将抢抓先机,率先取消一些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准入限制,聚焦生物医药等领域开放进行压力测试,放宽一些服务贸易限制,探索建立各类具有天津特点的负面清单。二是提升“便捷度”。今年以来,新区推出26个“一件事”服务场景,智能审批事项达41个,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模式进一步推广,实现进口提箱时间压缩至1.5小时,出口时间平均缩减3天。下一步,将进一步探索“智能审批+智能监管”新模式,优化临床急需药品等绿色通道,升级“专家+管家”服务内涵。三是放大“复制面”。天津自贸试验区累计贡献38项全国复制推广案例,已构建“一委、一办、一局、三片区、两联动、六基地”创新体系。下一步,将继续探索各种形式的联动创新机制,探索在京津冀地区创建跨区域的要素交易平台、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互联互通,加快FT账户等功能拓展。

    2、坚持赋能产业导向,抢抓开放“新经济”。依托实体经济基础,积极探索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一是发展保税经济。新区拥有4处综保区,前三季度,天津口岸进口冻品207.0万吨,同比增长8.2%;货值658.7亿元、增长42.4%,进口量和进口值均居全国第一位,平行进口汽车业务规模占全国近八成。下一步,将进一步推动贸易自由,加快推进保税研发设计中心、保税加工制造中心、保税物流分拨中心、保税检测维修中心、保税销售服务中心“五大中心”建设。二是发展平台经济。聚集各类平台400余家、年营收超过3000亿元,其中网络货运规模占全国四成左右。下一步,将强化打造集成应用场景,重点引进一批交易结算类平台企业,促进“通道经济”向“本地经济”转化。三是发展离岸经济。前三季度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达21亿美元、增长13.3%,离岸租赁资产近万亿元、占全国80%。下一步,将探索搭建离岸贸易真实性核查平台,推动实施租赁离岸债券登记、壮大离岸经营性租赁业务,打造北方离岸经济中心。

    3、坚持提升口岸功能,夯实开放“新通道”。用足海空两港核心战略资源,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不断扩大外贸“朋友圈”。一是加强港口设施建设。前三季度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4.7%。下一步,将秉持港产城融合发展理念,为港口留足发展空间,加快推进集疏运专用货运通道建设,提升机场大通关基地功能,全力打造国内国际枢纽港。二是融入国家开放战略。我们抢抓“一带一路”建设和RCEP机遇,打造了“泰达—苏伊士”等旗舰合作项目,一批海外工程项目纷纷落户,三条中欧班列前三季度发运7.2万标准箱,增幅达80.2%。下一步,将深化与RCEP成员国全方位合作,强化与日韩在医疗美容、人工智能等领域合作,完善跨境投融资服务和工程投资服务平台功能。三是挖掘腹地市场资源。天津港设立26个内陆无水港,19条内支线覆盖环渤海主要港口。下一步,将优化港口智慧物流协同平台功能,推动港口持续“降本增效”,为企业提供报关、运输、结算、法律等专业化“一条龙”服务,引导货源往天津港集聚。

    4、坚持优化要素保障,完善开放“新生态”。高效统筹全区资源、力量,构建外资外贸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一是优化司法保障。目前,市人大修订了《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我们还成立了东疆融资租赁法庭、中关村科技园(互联网)中心法庭等六大专业化法庭。下一步,进一步强化制度创新成果的法治固化和政策创新的法治保障,加快建设国际商事审判庭,健全国际商事审判与国际仲裁、调解的协同机制。二是优化人才保障。新区拥有百万产业人才大军,落地了北方首个东南亚跨境人才服务中心,率先将建筑、证券等领域纳入境外职业资格认可范畴。下一步,将探索建立国际高端人才出入境绿色通道,制定更宽泛的境外职业资格认可清单,引进国际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服务跨境人才创新创业。三是优化金融保障。目前,新区融资租赁业务规模占全国1/3,商业保理业务规模占全国近四成。下一步,还将探索离岸金融业务模式,推动将再保理等业务适用“金融商品转让”政策实现“差额纳税效果”,提升“可信仓单”质押融资业务规模,推动出口信用保险服务向内外一体化贸易延伸,提升金融服务开放经济发展功能。

    李娟:谢谢赵前苗先生。下面,请记者朋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新华社:滨海新区是全市对外开放的前沿,请您介绍一下新区优化外资企业服务、推动外资企业发展的亮点举措。

    滨海新区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也是外商投资的聚集地,利用外资一直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新区实际使用外资完成46.08亿美元,同比增长38 %。截至目前,累计吸引1.9万家外资企业在新区注册设立,120家外资世界500强在新区投资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一汽丰田、大众汽车、三星视界、诺和诺德、空中客车、联合利华、维斯塔斯、赛维传动、路易达孚等知名企业扎根新区发展,外资企业已经成为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现代化国际化风貌的亮丽名片。

    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区全面落实各项工作部署要求,全面实施开放兴区战略,全面落实开放政策措施,持续健全外商投资全流程服务体系,组织开展政企常态化交流活动,强化外资企业和重点外资项目服务保障,用最优的服务做好稳住外资基本盘各项工作。

    “千里之行,积于跬步”。一是我们坚持全方位服务,帮助企业纾困解难。连续三年开展的“外资企业大走访”,已经成为新区的品牌活动。新区、各开发区、区直部门三级联动,通过一对一地上门走访,及时了解外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波音复合材料、巴特勒等外资企业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进一步坚定外资企业发展信心。二是我们坚持全覆盖宣介,确保惠企政策一贯到底。借助各类信息平台,定期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与在津外国及中国香港地区商会、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开展常态化交流,宣传推介一揽子稳经济措施,在交流中建立政企良性互动机制,及时解决PPG涂料、肯纳金属等会员企业营商便利诉求,进一步稳住和扩大外商投资。三是我们坚持全链条协同,推动外资企业融合发展。定期组织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撮合活动,促进产业上下游对接合作。组织高校、科研院所与施洛特、凯莱英、丹娜生物等外企开展产学研合作,推进技术创新。开展内外资企业交流,用外资企业的力量助推本土企业“走出去”。四是我们坚持全流程推动,建立健全外商投资服务保障体系。从外资项目洽谈开始,我们的服务专员就和企业“缘定终生”。捷尔杰、斯凯杰科、津村制药等一批外资企业从签约到投产,从促进、管理到保护,有任何问题, 多个投资热线随时响应,一对一重点服务机制随时跟进,重点外资项目专班随时保障,外商投资便利度稳步提升。

    金杯银杯不如外资企业的口碑,新区外资企业工作得到了空客、PPG、诺和诺德、巴特勒、波音复合材料等公司和有关商会的肯定。推进高水平开放,需要更精准、更便捷、更优质的企业服务。新区将在市外资办、市重点项目专班的支持下,继续与外企、商会等及时交换意见和交流信息,倾听企业家的心声和建议,进一步加强定向支持和政策落实,解决好企业提出的各种问题和诉求,稳定畅通产业链供应链。进一步发挥各开发区132专班作用,狠抓外资企业服务机制优化,打造全程服务、全程跟踪、全程参与的“专家+管家”企业服务模式,助推更多外资企业增资扩产,促进更多外资项目选择新区、扎根滨城。

    中国日报:天津经开区作为国家级经开区,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也是外商对华投资的重要集聚地。想问一下,2022年天津经开区有哪些重点外资企业落地以及下一步加强外资招商引资工作具体举措。

    2022年以来,经开区坚决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招商引资工作,在促进利用外资保持增长、推动外资项目落地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从完成外资指标来看,今年前三季度,经开区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6.35亿美元,同比增长41.5%,占滨海新区的35%,占全市的31%。其中,制造业利用外资完成5.48亿美元,占比33.5%;服务业利用外资完成10.87亿美元,占比66.5%,特别是高技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5.1亿美元,是 2021年全年完成的2倍,到位资金含金量大幅提升。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预计完成18亿美元,同比增长22.5%。

    从具体产业结构来看,一是主导产业均有外资项目持续落地,汽车装备产业一汽丰田增资投放新能源车型、大众变速器新建APP550电动汽车驱动电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三星SDI动力电池、电装电子能量卡和毫米波雷达项目先后落地;生物医药产业诺和诺德新增投资建设高架立体库,奠定产线扩增基础;化工新材料产业全球领先石化巨头英力士集团与中石化在南港工业区联合投资建设乙烯生产装置。

    二是充分发挥泰达综保区优势,帮助外资企业在货物通关、保税功能运用方面提供便利化举措,截至10月份,综保区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1倍,保税维修业务货值增长2倍,保税展示交易业务额同比增长30%,创造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三是依托雄厚的实体经济基础和产业金融优势,吸引中信资本、居熊商业保理等一批国际化金融机构相继投资布局、开展业务。

    综合来看,经开区利用外资提质增效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外资项目质量更高、企业效益更好、产业链韧性更强、产业结构更优。下一步,经开区将继续加大外资招引力度,为全市利用外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一是坚持“制造业立区”不动摇,加快推动项目进展。深入落实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关于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和天津市《加强制造业招商引资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围绕“1+3+4”产业体系,发挥制造业比较优势,深挖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未来布局,强化链式思维、优先要素保障、实施精准招商,不断打造区域先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下一步,重点推动纬湃科技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美国AP公司零碳氢能储运生产基地等一批投资大、技术高、带动强的项目加快落地;推动大众变速器驱动电机等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推动明治乳业、玛氏宠物食品、PPG全球涂料创新中心等项目如期投产。

    二是加强外资精准服务,优化外商投资环境。进一步擦亮经开区企业服务金字招牌,顶格推进项目审批、外籍人员入境等各项服务,帮助外资企业稳预期、提信心;发挥外资企业专班作用,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遇到的突出问题;帮助外资企业用足用好中央和天津市稳增长各项政策措施;指导外资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稳供应链、稳物流运输;建立外资项目服务直通车机制,不定期举办早餐会、座谈会,对于有意愿扩大投资的外资企业,快速跟进服务,强化以商招商。

    三是创新吸引外资方式,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积极吸引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加大落户支持力度,扩大外资流入规模;继续提升自贸试验区、国家级经开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能级,加快推动天津自贸试验区跨境投融资综合服务中心挂牌成立,不断拓展国际招商引资资源,打造承载力和辐射力更强的利用外资新高地。

    今晚报:作为天津自贸试验区的核心区域之一,天津港保税区在自贸功能赋能外资实体产业发展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和做法?

    党的二十大要求我们“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全方位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自保税区成立以来,“对外开放”和“新实结合”就深深刻在了发展的基因里。30多年来,在天津市委、市政府和新区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天津港保税区依托“双港+自贸”开放功能和制度优势,坚定不移服务外资实体产业入区发展。现已形成“三区两港”空间布局、管辖2类4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政策、资金、产业、人才等方面形成优势叠加,成为外商投资兴业的热土。

    按照我市“1+3+4”现代产业体系,结合区域特色优势,保税区积极构建“4+2+3”的产业布局,外商投资领域逐步扩大,在民用航空、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截至目前区内有1800余家外资企业,规上外资工业企业产值654亿元,占全区38.5%。可以实实在在地讲,保税区是外资企业投资兴业的高地,外资企业也成为拉动保税区发展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保税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以自贸功能创新赋能实体产业发展,助力外资企业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加快优势外向型产业集聚。

    一是“扩增量”,全力支持和赋能优质外资实体产业发展。今年以来,保税区陆续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加大自贸功能创新,从促进产业投资、创新运营模式、扩大产业链协同等方面支持外资实体企业做大做强。目前,保税区已成功实施临床急需药品进口绿色通道试点,并完成12单药品进口。相继与罗氏制药、阿斯利康等全球知名药企签署战略框架协议,并不断深化在新药研发、医药流通等产业方向合作。罗氏制药发起的个体化诊疗研究院项目已成功落地。今年还引进了一批投资超过1亿美元的重大外资产业投资项目,美国博格华纳、加拿大斯凯杰科等项目的落地创造出“当年签约、当年开工”的“保税速度”。

    二是“稳存量”,以“离岸贸易”赋能外资企业业务拓展。为推动现有实体外资企业发展,我们推出支持实体经济企业开展离岸贸易的若干意见,形成国内第三种具备可操作性的“天津模式”方案。截至目前,意大利高利尔公司已完成9单离岸业务,预计2023年业务量预计可超过3000万元。中垦国邦公司首笔大豆离岸贸易金额9300万美元。通用水电、雪佛龙等外资企业也已开展离岸贸易业务,为企业稳定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三是“提质量”,以“保税+”赋能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我区陆续出台关于支持保税维修再制造产业发展的4部规范性文件、打造4种模式,建成了完善的保税维修和再制造业务政策体系,成为我国开展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门类最全、创新政策最优的区域。比如在航空产业,政策出台后,庞巴迪公司年收入同比增长近50%;古德里奇航空结构公司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10%。

    未来,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支持外商投资企业更好融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开展全产业链的开放创新,为外资企业在津发展提供最优质的政策环境和营商环境。

    每日新报:东疆综保区作为天津市外向型经济的一个重要区域,目前整体是怎样一个规模?外商为什么选在东疆投资?

    东疆综保区作为承担天津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功能的核心区,自自贸区挂牌以来至今,落户外资企业1760家,占全市三分之一;合同外资额累计539亿美元,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实际利用外资累计85亿美元,占全市的五分之一。

    近年来,东疆不断地积极扩展全球“朋友圈”,“好友”不断增加,新加坡、英属维尔京群岛、韩国、日本、开曼群岛、美国、德国、英国和爱尔兰等,投资占比80%以上。同时,世界知名企业重点不断增多,如法国路易达孚公司、美国世能达物流公司、美国嘉吉集团、英国劳斯莱斯公司、爱尔兰香农发动机租赁公司、新加坡港务局集团、新加坡枫树集团等。

    东疆综保区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节点,依托自贸试验区创新优势,不断吸引外商投资企业聚集,外资企业产业结构已由融资租赁逐步拓展至国际贸易、医疗器械、数字科技等领域。例如复星医药下属以色列知名医疗器械制造商西拉姆医疗在东疆投资设立了复锐医疗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主要开展医疗器械进口等相关业务。当时企业之所以选择在东疆设立,一是基于前期复星医药美中互利板块的国际贸易公司本身就注册在东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我们提供了“专家”+“管家”式的企业服务,特别是医疗器械进口快速通关便利化的措施,让企业以东疆口岸为中心开展辐射“京津冀”、三北及全国进口分拨业务,助推了企业在东疆的业务快速发展,企业对东疆营商环境比较认可;二是东疆本身既是自贸试验区又是综合保税区,在贸易投资便利化方面拥有政策叠加、功能叠加优势,企业在全国选址对比后选择在东疆注册,并于近期进行了增资,注册资本由5000万美元增加至1亿美元,进一步扩大了在东疆的投资规模。东疆在吸引外资企业投资的同时,作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依托口岸优势,通过一系列贸易便利化措施,也在不断吸引冻品、汽车、乳制品、红酒等进口产品在东疆进口上岸,实现分拨销售。

    下一步,东疆将持续提升投资促进水平,发挥东疆“自贸+综保”对外和对内招商引资联动优势,以政策创新、业务创新为出发点促进东疆高水平开放,提升招商引资效能。同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好外商投资法,确保外商投资企业在准入后享受准国民待遇。

    李娟: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感谢5位发布人,谢谢媒体朋友们。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checktaskdate=1754/1/1 0:00:00&unchecktaskdate=1754/1/1 0:00:00&ssbm=&fromcontentid=&enddate=1754/1/1 0:00:00&thirdtitle=&showtitle=&maintype=&titleformatstring=False_False_False_&indextitle=Title&check_isadmin=True&check_username=zhaorui&check_checkdate=2022/11/16 9:18:52&check_reasons=
    全国各省市政府网站
    天津市各区政府网站
    滨海新区政府系统网站
    重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