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政府门户网站 政务邮箱

天碱记忆 一个小院 四代人 63载天碱情
发布日期: 2012-02-29 00:00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1917年,著名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在塘沽创建了中国最早的碱厂——永利碱厂,1924年8月,永利碱厂开工出碱,揭开了中国制碱工业史上的第一页。1926年,该厂出产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获最高荣誉的金质奖,跃居世界榜首。

      如今有着90余年历史的天津碱厂搬迁行将结束,对曾经工作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来说有着太多的情感需要讲述:青春在这里度过,那火热的年代仿佛就在眼前,历历在目;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新的天津碱厂已经耸立在渤海岸边,老厂即将远去,只留在心底永远不能抹去的记忆。

      有着90多年历史的天津碱厂老厂即将消失,但它留在人们记忆深处的回忆却永远不能抹去

      上世纪60年代,原本并不相识的3户人家相继搬进了新华里4号小院,他们的青春在这里度过,那火热的年代仿佛就在眼前。如果从1948年就进厂工作的第一代人算起,小院里的这3户人家4代人,已默默陪伴着天津碱厂走过了63载。

      这是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斗转星移,变化万千,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曾经住在新华里4号小院里的人们,现在也都各奔东西,小院也不复存在。新的天津碱厂已经耸立在临港经济区,老厂拆迁接近尾声,即将退出历史的舞台。但天碱的变迁,早已在这63年的岁月里,和4号院的人们紧紧交织。

      近日,记者来到这个小院,听小院居民讲述了他们曾经的烟囱高耸、白灰漫天的岁月……

      董志正老人对天碱的一草一木如数家珍

      董志正(男 72岁)

      父亲的嘱托 让我受用一生

      2011年4月25日,72岁的董志正站在天津碱厂的大门前,这曾经是他进出过无数次的厂区大门,但是,再过一个多月这个大门将随着老厂区作为一段历史消失了。从1958年进厂一直到1997年退休,将近40年里,董志正把半辈子的时间都留在了天碱。时至今日,老厂区即将不在,董志正的心里五味杂陈……

      董志正告诉记者,1948年塘沽还没解放,因为家庭困难,他的父亲董清泉来到天津碱厂做了一名工人,见证了解放前后的天碱。解放后工人开始当家作主,作为一名装麻袋的工人,社会地位的提升让董清泉更加有了干劲。1960年董清泉病重,临终前,他告诉当时已经进厂的儿子董志正,做一名天津碱厂的工人一定要好好干。就是这样一句话,让董志正受用一生。他把自己大半辈子留给了天碱,留在了干燥锅车间。

      “那时我正年轻,每天有使不完的劲,尽管当时环境很艰苦,但总有种信念鼓励着我们。”董志正一干就是18年。1987年,13口干燥锅就要被当时日本进口的锻造炉所取代了,想到陪伴自己20多年的老“伙计”就要“退役”,董志正心里虽有些不舍,但也有欣喜,欣喜更新换代,自己和徒弟们再也不用冒着高温去频繁地抢修干燥锅了。拆除干燥锅的那天,董志正一直在现场,看着老“伙计”们被拆解、装车、运送出厂,然后看着新机器开始投入使用。这是他经历的第一次设备拆迁,心里虽然有太多的不舍,但他明白随着时代的变革和设备的更新只会增加更多的产量,产生更大的效益。

      正被拆迁的老厂房,让人产生无限感慨

      刘淑清(女 55岁)

      当年天碱招工 就像现在招公务员

      今年已经55岁的刘淑清,与新华路4号小院的关系有些特殊,因为她是个“外来者”。1983年,她嫁到新华里4号小院,成了这个小院的一分子。

      说起当年怎么进的天津碱厂,用刘淑清自己的话说就是,“那时候天碱招聘考试,就好像现在招考公务员一样,绝对是有难度的。”当时刚刚高中毕业的刘淑清,鼓足勇气报名参加了考试,没想到最后被荣幸地录用了。1979年,刘淑清走进了天津碱厂的成品车间。

      一晃30年过去了,刘淑清由青年走到中年,由满头黑发变成双鬓斑白。没事的时候她喜欢进厂去走一走,路过厂办幼儿园,她想起送女儿上幼儿园的情形;走过成品车间,她好像看到自己和工友们卖力工作的样子……30年间,作为天津碱厂的一名职工,她也见证着天碱的发展变化。

      听说天碱老厂区即将拆迁完成,刘淑清又不觉地来到老厂区走一走,可现在老厂区正在进行拆迁,不得随意出入,刘淑清就站在厂门口向里望一望,“再看看吧,毕竟是自己曾经工作了30年的地方,再不看看就真的看不到了。”

      曾经热火朝天的铸造车间如今已是冷冷清清、人去屋空

      白钢(男 35岁)

      我们是天碱最后一代白灰工

      出生在新华里4号小院的白钢已经是这里的第四代天碱人了,在他的家里,姥爷、大舅、舅妈、老姨,一半人都是天碱的职工。18岁时白钢报考了天碱技校,不到20岁,他就成了天津碱厂白灰车间的一名小学徒,很快他就将白灰工艺流程学得样样精通,成了一名优秀的白灰工,但他不知道,他也是天津碱厂的最后一代白灰工了。

      2010年10月20日,白钢离开了工作了10多年的白灰车间,由于取消了传统的氨碱法,几十年的白灰车间将不复存在了。只有1921年建厂时的4号窑作为历史遗存被保护了起来。这一天白钢和工友们不约而同地带上了照相机,把白灰车间的每一处角落都拍了一遍。白钢把拍摄下来的照片整理上传到自己的博客上,并配上一篇名为“我们是最后一代白灰工人”的博文,来纪念曾经的年代。

      从去年11月份到临港经济区的新厂区上班后,到现在也有半年的时间了,但每次班车路过老厂区的时候,白钢都会向白灰车间的方向望一望,看看曾经的车间还在不在,在他的心里,那里永远都是他十几岁时学徒的白灰车间。

      巍然挺立在临港经济区的新天碱

      新厂区 新历史

      天碱这次历史性的大搬迁可谓“第二次创业”。已经投产的位于天津临港工业区的天津碱厂新厂区主要包括日处理煤2000吨的煤气化装置2套、80万吨/年联碱及系列产品装置、25万吨/年甲醇装置2套、3万吨/年聚甲醛装置、20万吨/年醋酸装置、10万吨/年醋酸酯装置、22.5万吨/年丁辛醇装置、10万吨/年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装置。通过搬迁改造,企业将由单一海洋化工转变为海洋化工、石油化工和碳一化工有机结合;产品结构更加合理,纯碱销售收入所占比重由现在的69%降低到13%;技术水平得以提升,主要技术和装置为当前先进水平;产品附加值和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海盐利用率由现在的30%提高到97%,充分体现海洋化工、石油化工聚集作用。搬迁改造项目全部产品采用具有国内领先、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技术,建成后年均销售收入70亿元,年均利税近20亿元,将成为集碳一化工、海洋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大型企业。

    checktaskdate=&unchecktaskdate=&ssbm=&fromcontentid=526022&enddate=1754/1/1 0:00:00&thirdtitle=一个小院 四代人 63载天碱情&check_taskid=0&check_istask=False&uncheck_taskid=0&uncheck_istask=False&check_isadmin=True&check_username=etliuwei&check_checkdate=2018/12/28 15:09:37&translatecontenttype=Copy&titleformatstring=False_False_False_&indextitle=
    全国各省市政府网站
    天津市各区政府网站
    滨海新区政府系统网站
    重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