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政府门户网站 政务邮箱

北塘炮台
发布日期: 2012-02-29 00:00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早期的北塘炮台位于蓟运河入海处,为南北对峙的两座炮台,因而有北塘双垒之称。北塘炮台建于明嘉靖年间。当时倭寇在我国沿海肆虐,明王朝在沿海险要处构筑系列防地。北塘口被视为大沽口东北面的侧翼,遂筑炮台2座,台高5丈多,台上设炮位。清建国后的百余年,沿海地区平安无事,炮台被弃无用,仅存旧基。道光二十年(1840年),芦台设通永镇总兵府把北塘炮台扩建为5座,即在原有2座炮台外,又在蛏头沽、青坨子、海滩站各建炮台1座。

      翌年,直隶总督讷尔经额来北塘设防,在北塘炮台上"垒堆土袋,又有藤牌絮棚,足以避其远来之炮子";炮台之下,建土捻土坝,"土坝分设小炮,可以击近滩之船"。这时的北塘炮台"制有火箭、火弹、火砖、喷筒等火具,专备攻击夷船之用"。咸丰九年(1859年),僧格林沁奉旨督办海防军务,用三合土和石子加固北塘炮台,质地十分坚硬。加固后的北塘炮台均呈圆形。其直径为4丈5尺,高9尺,厚6尺。内壁周围筑有近百个凹形弹槽,炮台内部筑有上下梯道数条。这是北塘炮台最富有抵御能力的时期。不久,僧格林沁战略思想发生变化,将北塘炮台的兵炮全部撤到营城,使第三次入侵的英法联军得以乘虚而入。结果,未经战斗北塘炮台陷落。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英、法、美等八国联军挑起侵华战争,在这里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当时北塘炮台备有大炮30余门,并有先进的线膛炮。火炮阵地筑成4尺5寸厚的水泥墙。守炮台的营官孔志高带领将士浴血奋战,却被李鸿章强令撤退,使炮台失守。翌年,北塘炮台依《辛丑条约》拆毁。

    checktaskdate=1754/1/1 0:00:00&unchecktaskdate=1754/1/1 0:00:00&ssbm=&fromcontentid=526020&enddate=1754/1/1 0:00:00&thirdtitle=&check_taskid=0&check_istask=False&uncheck_taskid=0&uncheck_istask=False&check_isadmin=True&check_username=etliuwei&check_checkdate=2018/12/28 15:09:37&TranslateContentType=Copy
    全国各省市政府网站
    天津市各区政府网站
    滨海新区政府系统网站
    重点链接